2022医疗器械企业创新TOP100:品驰医疗位居榜首
来源:Internet Deep
砥砺前行
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医疗新兴产业,一直以来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器械企业1963年,创新驰医中国第一台可量产的疗位A型超声仪器的成功研制,开辟了我国超声诊断设备的居榜自主研发之路;1984年,医疗器械在全国率先实行大行业管理,医疗由国家医药管理局统一进行相关管理工作;2020年,器械企业伴随着技术的创新驰医持续突破与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疗位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从一穷二白到各领域全面开花,居榜并逐步突破核心领域及关键技术,医疗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在从“跟进”的器械企业状态中脱离出来,向实现国产替代的创新驰医综合化、高端化“大医疗”的疗位方向前进。
6月,居榜为支持尚未形成一定收入规模的“硬科技”医疗器械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上交所发布了《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明确了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科创板上市标准,并对核心技术产品范围、阶段性成果、市场空间等做了细化规定。该标准不要求企业盈利,只在研发情况和估值水平上要求较高,因此,对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尤其对部分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医疗器械企业而言相当于是量身定做。
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化升级正在推进,创新是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技术创新,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壁垒,就只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失去立身守正的根基。根据相关数据,自2014年国家药监部门开通器械快速审批通道以来,截至去年年底,共有351个医疗器械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其中113家企业的134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对疾病的治疗与预防需求不断升级,现代医学的精准诊断与微创治疗,家用服务的智能化、便利化与多功能化持续对医疗器械的创新提出要求,随着中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而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发展也将为其注入新鲜血液。
任重道远
据相关机构预测,202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超2.5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8%。在国家政策的优化升级、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经济消费能力提高以及健康管理意识增强的大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门类不断丰富,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其次,行业法规标准的趋严与完善,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收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各方面提出的高要求将加速行业的整合与规范。随着创新力与资本力的积累,我国高值医疗器械凭借着创新推动下的整体技术改革以及产业链的成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边朝气蓬勃,一边低谷挣扎,这是许多产业走向独立自主必经的过程,也是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现今的生动写照。因为需求足够大,可倒逼产业发展;又因为在高端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着实不易。相比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企业分布目前依旧是“小而散”的局面,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且行业集中度不高。此外,医疗设备整体国产替代水平不高,尤其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这也是无论从行业内部还是政策导向层面,弘扬创新主旋律的原因所在。
而回归至人,医疗器械的最后落脚都是医生的使用体验,部分是患者自己使用,所以医疗设备的创新创造除了“硬技术”“硬知识”外,极大依赖于用户体验的“软知识”,临床需求是医疗器械的生命之源,只有基于此,才以进一步发展为市场呼吁的“硬需求”。另外一点至关重要且容易忽略的点,便是医疗器械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在普通的认知里,它们通常都是冷冰冰的机器,带有光泽感、金属感,与疾病、苦痛、寒冷等联系在一起,但一个理想的医疗器械,应该在具有使用价值的同时又具有审美价值,如此,体外操作系统可以减轻患者因陌生感与未知感带来的恐惧情绪,而植入体内的器械也可以通过保持应力均匀分布减少对周围人体组织的损伤,并提高疲劳耐久度。
总之,前景看似乐观,实则困难重重,目前世界各地政府在力求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寄希望于医院在取得更好的医疗效果方面提供更大的价值。因此,医疗器械企业要解决切实的医疗问题与健康需求,众人拾柴火焰高,推动国产化替代步伐的加速,需要相关方的共同努力。
结语
每个高科技产业都一样,其企业间的竞争与发展,遵从同样的长远逻辑或价值规律。给予足够的时间,即可自然显现。
(文/麦子)
- ·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正式打响
- ·金融知识普及月|⑮远离非法集资,拒绝高利诱惑
- ·收评:港股恒指跌1.18%失守18000点 恒生科指跌超2%煤炭股走低
- ·上投摩根基金蒋先威:通胀和衰退是悬在全球经济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中概股周二收盘多数下跌 知乎跌超9% 百度跌超6%
- ·欧洲金融监管机构提议对能源衍生品交易实施欧盟层面的熔断机制
- ·鸿承环保CFO王润辉:推动ESG短期看会增加成本,但是长远看成本会下降
- ·上海千亿土拍7成底价成交,谁摘走了120亿地王?
- ·外媒:欧盟批评德国等国能源补贴针对性不足
- ·兴证策略张忆东:一旦经济衰退,美国通胀就像牛皮癣一样很容易再次复发
- ·银保监会:积极推动支持“保交楼、稳民生” 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已支付
- ·克宫:四地区“公投入俄”后,乌若试图重新控制将被视为袭击俄罗斯
- ·净利、投资收益下滑逾15%!五大上市险企晒半年业绩,个人寿险销售人力缩水50万
- ·沈亚楠,理想的“局外人”
- ·泰达宏利基金孙硕:专注成长投资,精准配置高景气度资产
- ·东风汽车竺延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应合理分工,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 ·跳出保理看保理 中银协发布报告就保理业务发展提出两大建议
- ·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张青松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不再担任
- ·抄底资金来了!周末有大利好?
- ·乘联会: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95万辆,新能源预计58万辆
- ·东方甄选近仨月卖出20亿元,“情怀”能走多远?
- ·俄罗斯小麦堆积如山难出口,国际市场无多余产能或引起新涨价
- ·沈明高: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 重点配置与房地产关系较低的行业
- ·医保局宣布:最难集采,种植牙集采将在全国正式开始,品种、申报企业要求全部明确,企业如何中选
- ·买买买!“聪明资金”反手做多,最新动向曝光:增持这些龙头股
- ·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47.8亿斤 比上年增加28.7亿斤
- ·Android 13都还没什么人用上 安卓14就要神速来了
-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X7汽车
- ·250亿吸入剂市场,国产发力:恒瑞、健康元、正大天晴等,谁将先拔头筹?
- ·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一半,同比增长44%
- ·碳酸锂50万元关口只差“临门一脚”!市场激辩未来价格前景 中下游“死磕”锂矿
- ·9月总票房破10亿,《哥,你好》位列票房榜第一位
- ·利好汽车芯片:高通将业务规模扩至300亿美元 并宣布与奔驰合作
- ·泰达宏利基金孙硕:专注成长投资,精准配置高景气度资产
- ·预算报告调整背后: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术|财税益侃
- ·索尼IMX978、IMX890曝光:拍照视频两手抓的双画幅超级大底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