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怎么才能多赚点钱?
少做点,中国做好点,企业才能多赚点
最近线上参加了搜狐“汽车财经圆桌论坛”一个话题讨论:自主车企为什么增量不增利,多赚点钱多品牌、中国全品类路径是企业破局之道吗?
总结起来就是,自主车企为什么不赚钱,多赚点钱怎么才能多赚点钱?中国车企我不懂,但对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赚钱,企业怎么才能多赚点钱却是多赚点钱跟踪观察好多年了,也有点体会:
1、中国不能一直低价竞争。企业
去年,多赚点钱多数自主车企都在营收同比明显增长的中国情况下净利润下滑,这里面有成本增长、企业产业周期、多赚点钱大环境不好等等因素,但根本上还是长期靠性价比,靠卖价比别人低来驱动市场的结果,甚至即使技术、产品更好了,也依然靠低价抢市场。
核心还是卖不起价,或者起价就卖不出去。
2、怎么摆脱低价困境?
我的一个强烈建议是,要花大力气做品牌,让自己有品牌,而不是有个牌子。核心是多在技术、产品硬实力之外,提升软实力,赋予产品更多看不见的价值。
当然了,如果企业的战略就是制造为王,薄利多销,甚至代工也行,不做品牌也是能做强做大的,但这不在我讨论之列。
但若要往高利率走,要往高附加值走,做强品牌就是必由之路。
这方面中国企业都欠账多:一是认知不够,觉得只要有了厉害的技术和产品就成功了,甚至觉得品牌溢价是收智商税;二是有品牌意识但舍不得投入,或者舍得投入但欠缺品牌的长期规划与科学执行。
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问题是:
做品牌,技术、产品只是基础,真正厉害的,更高的功夫和更大的价值,往往是在看不见的地方,而不是在那些可以一是一,二是二比出来的地方。
有形的显现的东西,你能做,别人或许也能做,甚至能更好。所以,那些看不见的,不能显形比较,但却又让消费者买单的,才是建立品牌终极竞争力的地方。
终极竞争力是什么?是让消费者心动,它买你的东西,用你的东西,是对自己的表达和证明,而不是对你的使用。你的东西能在多大程度,多大价值上满足消费者的表达和证明呢?这是要思考的事情。
品牌,一定是让别人愿意为你掏功能性价比之外的钱。我们现在的一个问题是,一些企业太过重视功能性价之内的东西,而不重视在此之外的功夫。比如很多企业热衷搞各种测评,功能炫耀,但却不想想,这些你能做到的,别人做不到吗?
前几天出了个奥迪广告的事情,我看有自主车企人也在嘲笑人家。实话说,我们其实没有资格嘲笑人家,还是要像人学习,怎么把看不见,但却牢固得很的竞争力给做出来。
3、多品牌可行吗?
对大多数自主车企,尤其从传统汽车加速向智能汽车转型的老牌自主车企来说,多品牌是必要的,甚至必须的。
为什么呢?为了摆脱老品牌的制约,尤其是,低端,性价比的品牌标签,新能源智能车带来的技术和产品差距缩小,也刚好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做品牌的巨大空间。
所以,一定要加倍珍惜机会,重新开始,弯道做强品牌。
但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应该是另起炉灶去做新品牌,而且要下决心真正做到另起炉灶,除了财务资本关系,新品牌和老品牌能没关系的要彻底没关系。
这个事情最高境界是,让消费者不知道新品牌和老品牌的关系,新品牌也不会传递出跟老品牌的联系和联想。就像,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保时捷和大众是一家的,不会看到保时捷就想起桑塔纳。如果不是这样,保时捷也就不是保时捷了。
但一些企业做法却有些拧巴。心里想,嘴上喊的都是,做一个彻底摆脱老品牌束缚的新品牌,但还是止不住对自我崇拜:车头是新品牌,车尾还要挂个老名头,让人一看就:哦,我还以为是,结果竟然是。
本来应该是,生怕别人知道这是他家的,结果活生生弄成了,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他家的。我和一个同事聊这事,他说,有时候要想做成新事情,需要和过去彻底决裂。这句话,特合适送给一些做多品牌的老板们。
4、全品类可以吗?
我的看法是,即使做多品牌,也不要做那么多,全品类就更是要慎重又慎重。在自己的单品类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时,最好是不去想大而全的事。
还是要聚焦,少做但做好,做出经典和爆品,做出核心竞争力。用一位企业家朋友,郎酒董事长汪俊林的说法是,不要阳光普照,要形成穿透钢板的激光。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呼吁中国企业要多学苹果,尤其是到了现在,一定要多学苹果,要少做,以少求多。汽车业,不妨学学特斯拉,包括蔚来小鹏等新势力。
少做点产品,但做一个成一个,这才是重要的。苹果这么多年,就那么几个东西,但你看看人家的力量。反观我们很多企业,东西一大堆,媒体都快跑不过来新品发布会了,但却没几个真正能打,真正赚钱的。
企业要创新,要有雄心,但更要克制一味创创新欲望,尤其是不断搞新产品,而不搞精品的欲望。一堆平庸之作,不如一个大作。要质变驱动量变。
这就要做少,以少求多。做一个产品,包括品牌,研发、设计、行销,都是需要投入的。在力量既定的情况下,自然是做越少的产品,每个产品才越能得到更多投入,越有能量去做出产品力,越能赢得市场。
当人家用100个亿做一个产品,你就算有100亿,但却撒胡椒面式做了10个产品,具体到每个产品上的研发、设计、行销,也就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了。
这个帐应该是不难算,道理也不难懂。
难的是,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靠风口机会做起来的企业,不算这个帐。他们算的是,一个产品就一个机会和运气,那我有10个,东方不亮西方亮。
对这个要头脑清醒,风口是一时的,运气是偶然的,企业要终归要靠必然去成功,这就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了。
大竞争时代,不能让东方亮,往往也不会让西方亮,就算一时亮了也不长久。
整个经济现在都是讲高质量发展,我以为,高质量发展就是:
少做点,做好点,多赚点。
- ·抖音申请注册“抖音超市”商标
- ·陈心颖:平安寿险改革符合预期,年底会完成剩余营业部改革
- ·全球第二大院线面临破产危机,电影院真会消失吗?
- ·安倍国葬仪式拟邀6400人列席 规模超过先例
- ·汪小菲霸榜热搜,张兰玩命直播卖酸辣粉,销售额超5000万
- ·收评:两市高开低走创指跌超3.5% 板块个股普跌宁德时代跌近6%
- ·推特再进一步!法院裁决马斯克必须向推特提供潜在投资者信息
- ·种植牙还没集采,“牙茅”净利已下滑!称将和国产植体合作
- ·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数字普惠金融改变了传统信贷模式
- ·瑞声科技第二季度净利润1.45亿元 同比下滑62.8%
- ·京山轻机半年扣非1.45亿增33% 光伏智能装备业务营收占超六成
- ·Twitter CEO发表全员信 反驳吹哨人信息安全指控
- ·威兰达新车车机死机 车主投诉后已顺利解决
- ·中国-阿根廷经贸混委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 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务实合作
- ·科技公司的尴尬战争:算法的“好意”,险些毁了一位父亲的人生
- ·韩国2021年总和生育率同比减少3.4%,创历史新低
- ·英国竞争监管机构将对博通收购VMware交易展开调查
- ·跨国药企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2022)》在京发布
- ·中金:维持361度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5.04港元
- ·日本松下将强化海外业务 中国市场销售额占比拟增至2成
- ·现代董事长郑义宣访美 或将要求完善电动汽车税收减免政策
- ·视频|杨德龙:我国经济转型最受益的是清洁能源和消费两大方向
-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这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正接受调查!多家房企高管同日被查
- ·郭树清:固定投资增长潜能很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础面坚实…这些热点也有回应,来看十大关键点!
- ·最高法答记者问:重点打击六类养老诈骗犯罪 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