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 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权益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讯(记者聂国春)“你好,银保我是监会警惕××银行的,我们有一款利率优惠的发布风险贷款产品……”近期,不少消费者收到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提示贷款推销电话。近日,贷款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称,中介贷款市场上有一些非法中介假冒银行名义,不法打着正规机构、侵害权益无抵押、银保无担保、监会警惕低息免费、发布风险洗白征信等虚假宣传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提示这些诱人条件的贷款背后是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套路陷阱。中介
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不法广告信息。非法中介会冒充“××银行”“××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其实,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
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
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非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群体下手,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事实上,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会不顾消费者偿还能力,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
针对以上中介不法行为,银保监会消保局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性借贷,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如确需中介服务,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要注意核实中介机构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虚假宣传行为。
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超出贷款合同约定的转账要求要注意,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范被骗取资金风险。如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 ·舍得酒业狂砸广告!销售费走高至8亿,业绩增长乏力
- ·公安部:推出六项便民利企措施 最大限度保障通行便利
- ·易纲: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支持实体经济
- ·前招商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钟赟旗下产品三个月亏23% 还继续大额分红
- ·临港浦江园区企业壁仞科技BR100芯片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
- ·宁夏将严查工程建筑、招投标等行业领域行政垄断行为
- ·新时代证券完成股权变更工商备案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正式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 ·法国4月制造业信心小幅上升,好于预期
- ·买房大变化!山东已全面推行!
- ·全文来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
- ·外媒文章:俄乌冲突是美谋求霸权结果
- ·俄乌冲突影响国际粮食安全的三个趋势判断
- ·贵阳银行招标疑云再起:易鲸捷独吞4.2亿数据库大单,项目仍未上线
- ·董事长落马8.81亿元股权被拍卖 中原信托有多难?
- ·北京市教委:义务教育各门课用至少10%课时开展跨学科学习
- ·上海20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8例 平均年龄77.5岁 最大年龄93岁
- ·“囤健康”为何成为年轻人刚需
- ·日赚2.7亿!供应链压力下,特斯拉一季度净利润飙升255%,卖“碳”收入翻倍
- ·乐天免税店加大韩籍顾客优惠迎旅游复苏 最多赠送200万韩元代金卡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830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552例
- ·51个品种集采来袭!6亿市场大洗牌,石药、罗欣……成功突围,生物药国采步步逼近?
- ·美国8岁黑人男孩因偷薯片被捕大哭,围观者试图解围被拒大骂警察“冷血”
- ·央行:各单位“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
- ·期货交易中三大误区,万万不可取!
- ·重磅!药品网售监管办法发布,对第三方平台、处方药网售影响有多大?
- ·德媒:乌官员称俄军在乌克兰的大型攻势尚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