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吐“仙女管”热销,病态减肥当无市场
“催吐管”不是仙女管合法的医疗“耗材”,本就不该出现在市场上。催吐
▲2019年12月3日,热销广州22岁的病态小卢吞进去网购的催吐管,经医生手术后,减肥催吐管被取出。当无截图来自新京报动新闻视频据澎湃新闻报道,市场“双十一”期间,仙女管灰色产业“仙女管”(“催吐管”)依旧能在电商平台顺利下单,催吐普通的热销 PVC 管贴上“催吐”后身价暴增。记者在电商平台下单购买仙女管后,病态商品中夹带的减肥售后服务卡,引导买家进群。当无群内聊天都以暗语交流“催吐”经验,市场群里也不乏未成年人。仙女管
催吐可致酸性胃液返流,轻则导致恶心、反胃,重则胃肠道“翻江倒海”,滋味当然不好受。此外,一根管子通过咽喉,甚至直达食道、胃部,还容易损伤食道、牙齿、腮腺、唾液腺、消化道、胰腺等部位,会由此带来极度不适感和致病风险。
不仅如此,催吐减肥也隐藏着更多重大危害,比如可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出现抽搐、休克、癫痫发作,甚至心脏骤停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而不少使用者,并非不知道催吐减肥有害和危险,仍然愿意自讨苦吃,甚至铤而走险。
此现象说明,倡导科学减肥,需要持续进行健康科普,宣传科学减肥知识。更要看到,减肥的市场需求很大,科学的减肥方式、易于接受的减肥供给稀缺,旁门左道就会大量涌现。因此,短期内规范减肥市场,也要加快减肥方式创新和产品开发,动员更多人通过健康的减肥方式来追求好身材。
就长远而言,治理减肥乱象重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过度追求瘦美,是当前十分普遍的一种现象,甚至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比如,身材好在就业、交友等方面能够获得更多机会,如此导致群体审美观出现重大偏差,进而催生出错误的减肥心理。
让过热的减肥市场冷却下来,让风险巨大的奇葩减肥手段失去市场,治本之策,是要下大力气纠正扭曲的审美观,并消除普遍存在的身材歧视和身材焦虑。
更需重视的是,报道中提及当前不少未成年人也被裹挟其中,成为催吐减肥的生力军。未成年人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心智尚未成熟,成人过度催吐导致的伤害,于他们只会更加严重,治理这一乱象已日益显得紧迫。
催吐减肥不是正确的减肥方法,“催吐管”也不是合法的医疗“耗材”。这样的“产品”,本就不该出现在市场上。从使用暗语、代称来推销“催吐管”来看,销售商对自己的行为非法,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们敢于铤而走险,无非是因为这个灰色市场利益巨大。
当营销人员已开始注重培育非法产品用户黏性,并大张鼓励地开展应用培训与“售后服务”时,电商和社交平台却失守关键词监测这个基本关口。事实上,暗语别称已成公开的秘密、任何人都能轻易地找到“催吐管”销售渠道时,就很难说平台内部监管失守仅是出于技术原因。
因此,监管机构也要加大处罚力度,让经营“催吐管”、甚至刻意诱导催吐减肥的网店得不偿失,进而自觉舍弃这门非法生意;平台方也该主动加大针对性审核,不给灰色产业以生存空间。
此外,暴饮暴食与催吐反复循环,实质上也被视为相关心理疾病的临床表现形式之一。催吐者一旦陷入“乱吃—胃不舒服—催吐—暴食—再催吐”的循环当中,就会表现得身不由己。其中,心理因素或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推动力。
因此,用什么方法帮助催吐者走出这种心理陷阱,值得医疗系统投入更多精力加以研究,帮助催吐者摆脱恶性循环,保护身体健康安全。
- ·国家卫健委: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是非常重要的
- ·交银施罗德从巅峰到谷底只用两年?“交银三剑客”三季度业绩再折戟!
- ·人民币中间价报7.1989,下调372点
- ·中国通才教育延迟刊发2022年年度业绩以待刊发内幕消息 11月29日起停牌
- ·到2025年,研发经济总规模超1000亿元!上海发文力挺生物医药产业
- ·政策支持“三箭”全出!证监会五方面调整优化股权融资,这些房企“回血”有望?
- ·远东发展将于2023年2月17日派中期股息每股0.04港元
- ·欧洲加入芯片“大战”:拟动用400多亿欧元,谋求市占率翻倍
- ·“猪肚鸡汤”冲上热搜,海底捞紧急回应
- ·雷霆出击 阻断“代理退保”获利回路
- ·百度Apollo推出新一代自研处理器“昆仑芯2代”:支持DDR6显存 128TOPS算力
- ·中材国际3.77亿关联收购完善运维服务 全产业链助前三季盈利15亿增近10%
- ·本周17只新股闯关IPO,中芯集成拟科创板募资125亿元
- ·富景中国冲击港股“盆栽蔬菜第一股”,毛利率超40%,盆栽蔬菜市场规模超40亿元
- ·广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阶段性进展,天河路、北京路商圈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 ·退休后,他们重新开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