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政策导致中国港口出现拥堵?严重误导!
速览
网传消息存在严重误导。防疫相关消息的政策中国发布者在未区分不同船舶类型和不了解中国港口平日船舶进港情况下,使用船舶定位信息截图营造“因防疫措施导致中国港口附近出现海上交通拥堵”的港口氛围,脱离了实际语境。出现
美国Freightwaves网站引用数据显示,拥堵严重4月以来,误导上海和邻近的防疫宁波-舟山港口附近等待的集装箱船有所增加,但程度较以往并无特别之处,政策中国上海港附近未出现明显的港口船舶拥堵现象。为确保港口各项功能顺利运转,出现上海港目前已调动2万余人进入港区,拥堵严重集装箱船舶到港后平均36小时内可靠港作业。误导
事件背景
近日,防疫推特、政策中国领英等海外社交平台广泛流传一张图片,港口显示中国海岸线附近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颜色的小点。相关消息称,图中的每一个小点都代表着一艘在港口排队等待入港的船只。由于中国的防疫政策,船只无法进入港口。
明查
网传图片缺乏具体的图源信息,但将此图与海事信息服务软件MarineTraffic在“标准地图”模式下的实时船舶定位信息截图比对,可以发现二者无论在地图的外观还是船舶定位符号的设计上均十分相像。考虑到不同的海事信息服务软件的交互界面均存在设计细节上的差异,因此从外观上判断,此图很有可能是来自MarineTraffic的截图。
左:网传图片;右:MarineTraffic在“标准地图”模式下的界面截图。作为一款专业实时船舶追踪软件,MarineTraffic对其监察范围内的交通工具按用途进行了分类,大致有客船(passenger vessels)、货船(cargo vessels)、油船(tankers)、高速船舶(high speed craft)、拖船(tug)、游艇(yachts)、渔船(fishing)、不明船只(unspecified), 助航设备(navigation aids)几项,并分别以蓝、绿、红、黄、青、亮粉、橙、黑白和藕粉色标注以示区别。
MarineTraffic依据用途对不同船舶及辅助设备进行了类型划分。并非所有类型的船舶都与海运有关。但网传图片未对不同类型的船舶进行区别,而是一股脑地将所有与水上交通相关的事物显示了出来,哪怕是浮标、沿河运载水泥的当地船只、渔船和港口旅游船这些与海运并无直接关联的物体也被呈现在了画面中,并用以营造“中国港口附近出现了海上交通拥堵”的氛围,这显然是一种误导。
以5月6日下午中国海域附近的船舶信息为参照。在将与海运无关的船舶、助航设备等从页面中去除后,可以观察到,中国港口附近的“交通拥堵”状况有了显著改观。但与此同时,中国港口附近的货轮和油轮数量仍十分可观,这是否是近期中国国内疫情形势趋于严峻之后才出现的情况呢?
左:在MarineTraffic软件上显示的中国港口附近全部船舶类型的分布;右:仅显示中国港口附近的货轮和油轮分布(包含内陆水运)。截图时间:2022年5月6日16时05分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4日,推特用户@man_integrated曾在平台发布了一组从MarineTraffic截取的图片,显示了当时中国东南部分海域及亚太地区局部的实时船舶分布情况。将此图片与上文提到的网传图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在船只分布观感上并无显著差异——即便是在中国疫情相对平缓的2021年初,中国港口附近的货船分布也十分密集。这意味着,中国港口附近出现大量船只,是一种相对日常的情况,并非网友所夸张的“特殊景象”。
@man_integrated在2021年1月发布的图片截图。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显示,在依据货物吞吐量进行的全球前50大港口排名中,中国的港口占据了28个席位(包括中国香港),前10大港口中更有8席为中国所占。中国交通运输部在今年2月发布的公告称,中国在2021年完成的港口货物吞吐量总量达到了155.5亿吨,较2020年同比增长6.8%。而根据《人民日报》在2021年10月的报道,2020年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45.5亿吨,当时便已稳居世界第一。
那么,货船在中国港口密集分布,是否造成了交通堵塞呢?以上海港为例。根据美国freightwaves网站在今年4月2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此次上海爆发的疫情并没有导致上海港附近出现明显的船舶拥堵现象。数据提供商eeSea使用船舶定位系统来计算拥堵率(近海等待泊位的船舶占泊位和等待船舶总数的百分比),发现4月以来,上海和邻近宁波-舟山港口附近等待的集装箱船有所增加,但程度并不特别。
eeSea的数据显示,2月底至3月初,上海附近的船舶占等待或泊位总数的16%。到4月中旬,该比例上升到了47%。但eeSea负责人认为,相同水平的拥堵率在2021年7月和9月也曾出现,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这种数据的上升并不具有“戏剧性“。如果将4月中旬在上海和宁波沿海等待的船舶数量和这些港口在去年9月的水平做比较,甚至会发现前者较后者更低。
MarineTraffic数据显示,2022年第17周(4月25日-5月1日),上海港附近的货运船只平均停泊时间为2.3天,在港时间为0.8天。上海《文汇报》在5月2日报道称,本轮疫情期间,为了确保港口各项功能顺利运转,上海港调度了2万余人进入港区。目前,集装箱船舶到港后平均36小时内即可靠港作业。
MarineTraffic软件显示的上海港附近的货运船只在过去9周内平均停泊时间和在港时间的截图。综合上述信息,可知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仅凭一张语境缺失的船舶定位信息图来说明“中国港口附近布满船只,因防疫政策无法进入港口”缺乏说服力。相关消息的发布者没有区分不同船舶的类型,而是一股脑地将都与水上交通相关的事物囊括在一起,且在不了解中国港口平日船舶进港情况下,营造“因防疫措施导致中国港口附近出现海上交通拥堵”的氛围,系严重误导。
数据显示,4月以来,上海和邻近的宁波-舟山港口附近等待的集装箱船有所增加,但程度较以往并无特别之处,上海港附近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船舶拥堵现象,拥堵率较2021年9月甚至更低。为确保港口各项功能顺利运转,上海港目前已调动2万余人进入港区,集装箱船舶到港后平均36小时内即可靠港作业。
- ·刘肃毅:区域性股权市场“一身二任” 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渐成标配
- ·“逆流”的互联网人:逃离大厂,转战“车间”
- ·Sensor Tower:2022年4月抖音及海外版TikTok吸金超过2.96亿美元
- ·上海临港新片区:规上企业已复工301家 到岗总人数超5.1万
- ·高盛:2023年美股料延续熊市,看好亚洲股市
- ·快讯!印度卢比兑美元跌破77.8,续刷历史新低
- ·余晓晖:数字技术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带来机遇
- ·阿里云启用第三座德国数据中心
- ·青岛出现“砸盘价”
- ·利空欧元!能源价格飙升使得欧洲经济前景黯淡
- ·审计署:十年来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109万多个单位 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4.3万多亿元
- ·18个月付清本金 融创40亿元债将分期偿付
- ·港股又一只妖股诞生!多想云尾盘暴跌60%,月初刚上市,鸿星尔克、安踏是客户
- ·古巴外交部:美国放宽对古部分限制“积极但范围极其有限”
- ·跳去甲方的MCN从业者们,跌坑里了
- ·黑龙江省鹤岗市委原书记张恩亮被“双开”
- ·蒙古国总统即将访华,中方介绍行程安排
- ·中国联通梁宝俊:累计开通5G基站76万个 打造6500多个5G行业应用项目
- ·中梁控股计划发行两笔优先票据 合计金额6.3亿美元
- ·Sensor Tower:2022年4月抖音及海外版TikTok吸金超过2.96亿美元
- ·江铃控股新增破产审查案件 再度“起死回生”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 ·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州长:与乌克兰交界地区村庄遭乌方炮击 无人员伤亡
- ·上海:目前全市16个区均已实现社会面清零
- ·国家发改委: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防止周边大城市无序扩张
- ·五大上市险企净利下滑15% 产寿险“冰火两重天”
- ·腾势D9预售33.5万元起 王传福:一年内将投放三款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