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急了?新年再降价,以价换量开启“贴身肉搏”
文|来咖智库 追辛
2023年伊始,贴身肉搏特斯拉便放出一个大招——降价。拉急这次降价后,新年特斯拉热销车型Model 3后轮驱动版,再降从26.59万元降至22.99万元,换量直降3.6万元;另一款热销车型Model Y后轮驱动版,开启从28.89万元降至25.99万元,贴身肉搏直降2.9万元。拉急
如果回顾一下特斯拉Model 3在华价格,新年基本上就是再降一部降价史。2019年10月国产Model 3首次发布时,换量价格为35.58万元。开启仅仅过去三年多一点,贴身肉搏在特斯拉热销的拉急情况下,价格还是新年一路降到了22.99万元,降幅高达35.39%。
由于全球汽车消费市场持续疲软,从2022年以来特斯拉的资本市场表现异常惊人——2021年12月31日特斯拉股价为1056.78美元,而到2022年12月31日其股价跌至123.18,股价跌幅达到88.34%。一年内股价直接打两折,市值蒸发掉近7000亿美元,跌幅远超指数。
虽然股价层面与马斯克大幅减持特斯拉(为收购推特)有很大关系,但是仍旧有不少投资人认为,在不远的未来,特斯拉的销量增长放缓,产能闲置、工厂减产将不可避免。而当前的股价也是对这种担忧的直接反应。
中国市场向来是新能源汽车的兵家必争之地,除了国际巨头特斯拉,本土车企和另外三家蔚小理谁都不是省油的灯。从目前特斯拉的表现来看,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争已经短兵相接,开启了“贴身肉搏”模式,对车企来说,今年注定残酷。
以往合资品牌在30万左右价位的产品,能有这样大幅度降价,往往都是因为高定价但品牌力不够导致销量不佳,无奈选择“打骨折”以价换市。特斯拉从进入中国开始,在国人心中普遍的印象就是豪华型电车,毕竟Model X和Model S的高定价和科技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斯拉官方回应称,本次调价背后实质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涵盖了工程创新,在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等环节中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
但是降价新闻公布之后,市场主流的声音却是特斯拉销售不佳,不得不通过降价的方式来换取更多市占率。
海通国际点评称,特斯拉价格再度骤降,集合技术、成本、供应链优势抢占市场。本次降价的背后,是在高通胀打击消费购买力、美联储激进加息和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特斯拉逐渐暴露出隐忧,产销量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供过于求,全球交期水平已见底。
根据乘联会的销量预测,特斯拉中国2022年12月预计交付55,796辆汽车,为五个月来最低水平,较11月下降44%,同比下降21%。
回顾2022年的情况,虽然全年销售增量298万辆,总体销量稳中有升,而全年销售的298万辆中,比亚迪和特斯拉两家龙头增量即占150万辆左右,占比超50%。
而比亚迪通过低价和“纯电+插混”双轮驱动策略,2022年市场份额实现大幅提升,而特斯拉市场份额同比下滑却下滑4%。
公开数据显示,特斯拉上海工厂全年交付71.1万辆,同比增长50.3%。但整体销售增速落后于我汽车市场平均增速。2022年下半年,特斯拉全球库存开始增加,产量远高于销量。
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在本次Model 3和Model Y降价后,20-30万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将受到明显影响,包括小鹏P7和G9、极氪 001、比亚迪汉和海豹、问界M5和M7等,20-30万车型价格下探也将挤压15-20万车型的空间,这些车型的潜在客户将有部分分流特斯拉。
在品牌形象如此高端,又利用上海超级工厂降本增效的情况下,特斯拉几年来多次降低销售价格,可以说是“业界良心”。不过这样的“良心”,对已经购买了特斯拉的部分车主来说,可以说是晴天霹雳。因为2023年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将会停止,很多车主都赶在2022年底抢先拿下自己心仪的爱车,结果刚提车还没几天,就惨遭降价“背刺”。
虽然大家都希望买卖双方都遵守契约精神,但是这样的事发生在具体某个人身上时候,他(她)也很难无动于衷。毕竟只要晚几天提车就能节省下几万块,就算不差钱的人也难免会有当“冤种”的感觉。
但是特斯拉如此“良心”的背后,除了马斯克本人高超的经营理念之外,永远绕不开本土新能源品牌的自立自强。遥想当年我国在汽车工业薄弱的情况下,以市场换经验的思路,大力引进建立合资品牌,一辆在西方世界普普通通的桑塔纳,就能在国内卖出天价,而且还供不应求。德系豪华品牌常年把持着话语权,例如一部分车主喜爱的奔驰C级,虽然配置上很拉胯,但是配合上奔驰的品牌,照样可以卖出高价,而且从来不愁销售。这些合资品牌就算降价,往往也是伴随着各种减配,其中充满了对中国消费者高高在上的鄙视,但是没办法,谁让别人的汽车工业发达呢?
但是新能源车时代不同了,有些自媒体在网上热炒特斯拉中美价格对比,刚好和其他豪华品牌中美对比相反,首次有外国品牌车在中国比国外更便宜。下图是@不二智选发布的2022年12月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天梯图,比亚迪以235197辆(其中纯电10.96万辆,插混12.5万辆)的销售数据一骑绝尘,国产新势力也在新一轮跑马圈地中。同期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55796辆,这一数字较11月份下降44%,较上年同期下降21%,需求下降必然导致库存压力倍增,特斯拉选在此时降价,恐怕多少也有点逼上梁山的味道。
特斯拉的降价,再次印证了,只有充足的市场竞争,才能让消费者切实得到实惠。资本家是不会主动放弃丰厚的利润,就像德系豪华品牌已经躺在高额利润上很多年了,至今在豪华燃油车领域还是绝对霸主地位,你让他们自降身价来和国产燃油车竞争市场可能么?但是到了新能源车时代,一切都变了。目前全世界新能源车供应链最齐全的国家就是中国,不管你是否喜欢国产品牌,但是目前存在于新能源车市场的情况,基本就是中美联手做掉欧洲日本的传统车企,虽然他们也推出了一些新能源车型,但市场的表现基本都不佳。
与2023年比亚迪、埃安、奇瑞、长安等国内车企集体涨价形成鲜明对比,特斯拉选择集合其技术、成本、供应链端的优势,以大幅降价来提升市场销量,也宣告2023年电动汽车产业正式进入红海激烈竞争,全球车企到了面对巨大压力正面竞相角逐之时。
在国内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强如特斯拉,也不得不放低姿态,放弃一部分利润来换取更多消费者的支持。这一切都表明国产新能源车真的崛起了,对手甚至不惜得罪部分消费者来进攻。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特斯拉的降价,绝对是天大的好事。目前Model 3已经下探到23万元左右的价格,无论比亚迪还是造车新势力应该都感到了不小的压力,未来的国产品牌也许会和特斯拉一样选择物美价廉的策略来喂饱广大消费者,亦或是不断更新迭代更优质的产品压倒对方。但无论选择哪个策略,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永远可以摆脱燃油车时代高价买减配车的屈辱历史了。
- ·银保监首席风险官:鼓励消费金融机构引入外资
- ·午评:低硫燃料油、液化石油气跌近3%,豆一涨超2%
- ·一盒要卖3.2万,明星抗癌药塞普替尼上市,信达生物能加快扭亏吗?
- ·“特斯拉速度”再现!特斯拉墨西哥工厂开启招聘
- ·主要竞争对手上半年净利润均下滑 五个品牌支撑约九成收入 小众化妆品牌推手拉拉米闯关A股
- ·旭辉控股:退出河北石家庄一项目,10亿元购买广州昌哲25%股权
- ·创新药回暖,为何CXO板块仍“寒气逼人”?美迪西、康龙化成、凯莱英等如何应对?
- ·宗校立:今日相对简单 伺机高估低渣即可
- ·央行、银保监会: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
- ·德国专家:破坏“北溪”不可能由小团体完成
- ·增收不增利!老坛酸菜没有拖统一方便面的后腿,去年营收还涨了
-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传媒出版部部长戴茵:构建网络监管平台打击盗版
- ·全球绿色人才占比达13.3% 供应不及需求增长
- ·2023年3月10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期货助推行业绿色转型,钢铁行业按下减碳“快进键”
- ·2只科创50指数基金获批 科创板指数相关产品规模已超900亿元
- ·云南首富兄弟被监视居住 旗下企业恩捷股份称生产经营正常
- ·美国商会提出人工智能监管理念后 C3.ai等AI概念股成焦点
- ·长沙银行:兴业投资已减持92.24万股、持股比例降至5%
- ·顾祥悦代表:支持企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 ·传言欧盟对俄罗斯原油限价高于预期,油市供应就此无虑了?
- ·花旗:通用汽车今年在美生产3.6万辆Lyriq计划高于预期 维持“买入”评级
- ·盖洛普调查显示半数美国人经济状况比去年更糟,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比例
- ·全国政协委员钱文挥:加强金融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区分中央和地方的监管责任
- ·陕西:“十四五”末 力争县城和乡镇重点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
- ·鲍威尔“打太极”遭市场无视,美国经济“软着陆”没戏了?
- ·各国有识之士呼吁美国反思对华经济战,外交部: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 ·大额买入后几天又卖出 外资在H股频繁玩起短线交易
- ·宁德时代现1.12亿元折价大宗交易,买卖双方均为机构
- ·泸州老窖品鉴创新中心总经理曾娜:多举措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
- ·纽约联储行长:高利率料持续到明年末 9月加息幅度由整体数据来决定
- ·欧洲央行Villeroy:法国通胀将在上半年见顶
- ·一键配置稀缺资源龙头 稀有金属ETF基金(159671)上市
- ·ST林重股票索赔案倒计时!信披违法两次受罚,投资者抓紧起诉
- ·实控人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通策医疗早盘大跌近8%
- ·深夜爆雷!狂泻42%,800亿巨头宣布:停止营业!银行股也崩了,美联储严厉警告!美国农业部罕见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