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温商回归、吸引人才?专家献策温州:营造开放的营商环境是根本
【编者按】
澎湃新闻1月1日刊发了《温州模式如何迭代升级:鞋革、何引环境纽扣等传统产业的导温高端化突围战》。文章内容引发了一些学者讨论:从温商走出去、归吸根本闯天下,引人营商再到温商回归、才专策温引进人才,家献目前的州营造开温州在人才发展上最亟待解决什么问题?本文就该问题做进一步讨论。
温州市风光 视觉中国 资料图作为靠民营经济起家的何引环境经济重镇,温州当地电气、导温鞋业、归吸根本服装、引人营商汽车零部件、才专策温泵阀等五大传统制造业支柱产业,家献均需要劳动力的州营造开支撑。近年,何引环境随着传统产业高端化、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温州进一步提出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支柱产业,其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在浙江省城市人口总量排名中,前4名依次为:杭州、温州、宁波、金华;2010年的排名为:温州、杭州、宁波、台州。杭州已取代温州,成为浙江省人口总量最多的城市。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宁波、温州、金华是省外人口流入量最多的地区,占全省跨省流入人口的66.8%。
温州市委党校教授朱康对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指出,温州、台州等地多为山区,在区位条件上比不上杭州、上海,而随着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入,温州率先抓住的“改革落差优势”也不再。事实上,区位优势、城市经济发展现状都是当代年轻人在选择就业时会考虑的相关因素。
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特邀副会长周德文向澎湃新闻直言,温州的人才问题非常严重。“温州是浙江省人口大市、劳动密集型城市,人才非常重要。目前,温州确实面临一个‘两难’的境界,一方面外来的人才引不进,另一方面本地的人留不住。大量的人才外流外迁,资金也走了,所以要引起政府、社会高度重视。”
2022年度温州市“最美工厂”企业之一德赛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景。 微信公众号@温州发布 图双向人才路径“并举”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温州人踊跃经商,并走出温州“闯天下”,温州人的身影可以说是遍布全世界。
近十余年来,温州始终在推进温商回归,希望推动在外温商回归投资、温籍人才回乡发展。谈及温商回归,周德文表示,“初期有些温商因为乡土情结回到家乡建设,但回来以后并不尽如人意。”
周德文认为,温商回归也要量力而行,不能形式主义、一刀切或者盲目引进,需要真正的企业家能够回归,回归做的项目也要适应当地。“另一方面,温州也在花大力气引进外来人才,但由于环境的不适应,人才也存在留不住的现象。”
具体来看,温州仍在不断引进技术人才、管理人才, 以及普通工人。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逐渐紧缺。“普工相对容易找到,管理、技术人才往往留不住,都流向大城市或者一些福利比较好的中等城市。”周德文认为,要留住人才,温州要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人员要彻底改变功能,成为服务型政府,能够服务企业、人才,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
“现在的务工者,与以前第一代务工者完全不一样。第一代务工者来自农村、吃苦耐劳,而现在务工者都有一定学历,讲究福利、时间、待遇等。”周德文说,“温州政府、社会应该花大力气留住人才,解决综合性的问题,比如子女教育等。综合性社会服务都要跟上,关键从各方面留住人才。”
打造好营商环境是“筑巢引凤”的根本
先“筑巢”,后“引凤”。朱康对指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是看哪个群体,拼命强调温州回归或引进人才都是不对的,而是要先踏踏实实地把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打造好。
“要打破温州产业结构路径锁定的状态,必须要营造一种开放的环境,不能单向地号召温商回归或者单向地引进人才。”朱康对认为,本身温州人很善于经商,同时温州也需要更高层次、更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新一代人才,来自各地的外来人口可以改善温州的产业结构,尤其是有利于打破温州产业结构路径锁定的状态。
因此,从产业结构来说,温州所需要的人才是综合的,不能过于强调哪一类群体,最重要是把稳定的营商环境打造好,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另一方面,着眼解决温州的土地资源问题也有助于“固巢留凤”。
“温州、台州当年是温台模式并举的区域,现在都不同程度碰到用地问题。温台这边都是以山区为主,区位不利,这样以后很难留住企业。”朱康对表示,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将土地要素盘活、集约利用土地,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并留住更优秀的企业。“真正的地方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战略上的定位,不能够是短期喊政策上的口号。企业目标跟政府目标有所差异,政府需要从长远布局,从整体经济发展来考量。”
教育是长远考虑,不应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
人才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环境,子女教育也成为现代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周德文认为,温州的高等教育相对落后,“虽然温州是地级城市,但现在最主要的就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两所大学,其他多为大专,当然职业教育也很重要。但温州的教育与人才发展要求是脱节的,相关部门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多办一些好的高等院校,大力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这样才能后继有人。”
朱康对表示,由于目前的教育体系跟市场和经济发展需要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指望短期内发展教育来提升经济是不现实的。但是教育的发展是影响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发达的基础教育,对吸引和留住人才至关重要。“教育肯定需要重视,但从温州经济发展来看,当务之急是先营造一种开放的营商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教育相对来讲也更有意义。”
- ·经济观察|中国金融业如何助3亿新市民抵御风险?
- ·欧洲央行鹰派官员支持12月加息75基点 缩表即将启动?
- ·险企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细则出台:满足七条准入门槛、可提供年金保险、两全保险
- ·社会面病例增多是否与取消次密接有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回应来了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即将展开收单外包服务机构非现场自律检查
- ·富荣中短债单日下跌12.07%, 债市波动导致的次生影响仍在持续
- ·本土新增感染者连续七天破两万,精准防控难在哪里?
- ·湖北:发放御寒物资 保障受灾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 ·逸仙电商发布财报:护肤业务持续增长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超一亿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公开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 ·快讯:WTI、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涨超1%
- ·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副总监级别以上降薪10%-20% 捐款一亿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
- ·实拍石家庄中高风险区居民收爱心“大礼包”:有牛奶和扒鸡等
- ·工信部翁啟文:探索设立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信贷保证保险
- ·高风险区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表明社区传播已基本阻断
- ·周学军:金融国际合作为全球产业链升级注入新动能
- ·多家快递企业交出10月“成绩单” 行业发展韧性足
- ·马自达计划到2030年投资1.5万亿日元用于汽车电气化,包括采购电动汽车电池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于泽:保障和改善新市民生活是保险业的光荣任务
- ·如何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金融街年会聚焦金融健康和保险保障
- ·奔驰车主记满12分被剐蹭反赔2万余元 警方:后车伺机制造车祸实施敲诈勒索
- ·亚洲金融高峰论坛暨亚洲金融智库2022年会 在京成功召开
- ·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投入百亿元,从住房保障、子女救助等四大层面提升基层员工待遇
- ·银保监会: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 可提供年金保险等产品
- ·伊拉克总统呼吁提前进行选举并修改宪法
- ·邬贺铨院士:工业5G应用技术仍需改进 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考虑直接“上云”
- ·北证50成份指数今日亮相!样本公司兼具代表性与成长性,市场能见度增强
- ·快手第三季度直播收入89亿元 同比增长15.8%
- ·丰谷酒业完成全国化、重塑高端形象还需长期主义
- ·如何维护金融安全?金融街论坛发布这份白皮书
- ·经合组织大砍明年全球增长率:美国不及0.5%、德国将陷负增长
-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金融部门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 避免过度负债过度杠杆
- ·刘强东:明年1月起京东高管降薪10%-20%、100亿投向基层员工
- ·关于金融服务新市民、金融对外开放,银保监会发声
- ·2022全球数商大会11月25日开幕 将发布数据要素市场6大成果
- ·邬贺铨院士:工业5G应用技术仍需改进 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考虑直接“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