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最需要接受性格测试的是总搞奇葩招聘的企业
“笔试、媒体面试都过了,评论葩招聘性格测试却没通过”“测评结果显示我忧虑指数高,最需不适合这份工作”……7月,接受正值招聘季,性格在一些求职论坛中,测试不少人分享出自己因性格测试没通过而求职失败的搞奇经历。今年4月,企业MBTI人格测试的媒体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这种性格测试以4个维度组合出16种人格,评论葩招聘并被一些企业用在招聘时对求职者进行人才画像。最需 MBTI人格测试此前在国内的接受社交平台上,着实是性格狠狠火了一把。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据说,测试这世界上只有信MBTI的搞奇人和没测过MBTI的人……” 不过,这种在年轻人当中火爆的人格测试,更像是一种社交游戏。它的流行程度,与其科学性并不能画等号。有心理学专家就认为,时下那些能够“出圈”的性格测试,并不是说它的科学性强,而主要是其在商业推广方面做得比较成功。而当它被引入严肃的职场招聘中,其科学性、合理性就更需要经受检验。 MBTI这门源自国外的人格测试被应用于招聘中并非是一些企业的首创。公开信息显示,MBTI曾经在一些国家被普遍应用于招聘考核、高校面试、官员录用甚至是牧师任命的场合中。但是,自诞生之日起,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就始终引发外界的疑问,甚至被称为“披着羊皮的狼”。 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职场中的“应用”,有一个特别的背景,即2000年以来,一些国家的失业率有所上升,企业无法处理大量的求职申请,于是为了简化招聘提升效率,因而越来越将MBTI等性格测试引入筛选渠道。 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否有企业为了提升招聘效率,故意用 MBTI人格测试对应聘者进行筛选。 一方面,在性格测试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都存疑的情况下,简单地将人分为内向型、外向型,并据此以标签的方式判断一个人是否胜任某项工作,这本身是武断的。甚至,一些应聘者面试、笔试都过了,最后仅仅“输”在了可疑的性格测试上,这背后的公平问题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如专家所指出的,这类测试中很多问题都涉及与劳动合同无关的个人隐私,其实也对被测试者构成一种冒犯,甚至造成权益伤害。 近年来,职场招聘中的各式奇葩要求,从问星座、血型、三围,到问是否有狐臭、养宠物及恋爱经历等等,可谓层出不穷。 这些招聘之所以被称为“奇葩”,就是它所要求提供的信息,多数都与岗位要求没有直接关联,其中一些更是明显属于个人隐私,部分招聘单位几乎是“随心所欲”地要求应聘者“全盘托出”,实际上反映的是求职者与企业之间在地位上的明显失衡。 这一来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有关,二来还是与相关法律对于就业公平的保障力度不足有直接关系。说得更通俗一点,即便大家都觉得很多奇葩要求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荒唐的,但也多仅限于舆论层面的批评,求职者要真正维权,却并不容易。 企业对求职者的百般“审视”和“测试”,或也反映出如今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的某种异化倾向。 要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有着自己的专业性,而现在不管是引入性格测试,还是问星座、血型,都意味着一些HR们把自身的专业性让渡给了一种可疑的“亚文化”,这既是把求职者当成了工具化的测试对象,忽视了人的复杂性,也是对自身专业性的一种矮化。它与一些公司平时对员工的“强监控”管理,实际上是一体两面,都在提醒我们构建一个公平而带有温度的就业环境、职场环境的重要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世界杯爆冷门,中国足球投资爆“冷”
- “灰产”正在拖垮水滴筹
- 芬兰经济部长谈能源危机:我家电费涨了4.6倍!
- 英伟达第二财季净利大幅下滑51%,游戏显卡收入锐减
- 海南离岛免税如何实现“购全球”
- 发改委:产业司组织召开促进钢铁行业健康发展工作座谈会
- 通胀“高烧不退” 市场押注欧洲10月加息100基点
-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 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探底
- 美方出口管制清单、中俄贸易、中国市场吸引力……商务部发布会聚焦这些热点
- 阿里暴涨10%!港股缘何大反弹?分析师火线解读
- 券业再迎强监管:在评级对象持股1%须披露、建立总审计师制度
- 中信明明:调整过后,如何看待资金面未来走向?
- 韩国第一季度新增就业人口半数年过六旬
- 供不应求使动力煤价格节节攀升 澳洲煤企股价水涨船高
- 产业看期权(上):上市菜籽油和花生期权 丰富产业风险管理工具箱
- 河南安阳市委书记鞠躬致歉
- 不干格力了,做飞利浦? 董明珠“老战友”徐自发与格力产生矛盾,背后怎么回事?
- 世界粮食计划署:2019年以来,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数增加一倍多
- 斐乐失速,安踏需要新惊喜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