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股东联手输血60亿元,北京现代冲刺逾36万辆年销量
原标题:中韩股东联手输血60亿元,中韩北京现代冲刺逾36万辆年销量
在获得股东双方增资后,股东北京现代设定了新的联手辆年目标,其力争在2022年实现销量36万辆以上,输血2025年实现52万辆的亿元逾万销量目标。
在获得股东双方增资后,北京北京现代设定了新的现代销量目标。
3月23日,冲刺记者从北京现代方面获悉,中韩其力争在2022年实现销量36万辆以上,股东2025年实现52万辆的联手辆年销量目标。
不久前,输血北京现代宣布,亿元逾万北汽集团旗下北汽投及现代汽车已签署协议,北京拟按各自所持股比向北京现代共同增资9.42亿美元(约60亿元)。现代销量本次增资分为两个阶段,2022年6月30日前,股东双方将缴付增资额度的50%,并于2022年12月31日前缴付剩余增资额度。本次增资完成后,北汽、现代汽车在北京现代中的持股比例保持不变,仍为各50%。
近几年来,由于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未能跟上市场节奏等因素,北京现代销量不断下滑。2013年北京现代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到2016年达到销量巅峰(114万辆)。2017年开始,北京现代在市场上的表现开始下滑。在2021年,北京现代销量仅为38.5万辆,而销量的锐减也使北京现代在经营上面临压力。
此次增资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北京现代资金的运转安全性,并有效面对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的进一步投资需要,预计北京现代可提升营运资金水平、防范流动性风险,并将协同股东进一步加大战略资源投入,从而改善经营状况、提升市场地位,也将为新产品导入、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扩大出口等业务提供资金保障。
北京现代方面表示,将采用精简高效的产品布局方式,2022~2024年进行多款主销产品的改款和换代,持续保持燃油车型销售增长势头。结合中长期中国市场变化,产品体系重心逐渐由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平稳过渡。未来打造四款轿车、四款SUV以及两款具有竞争力的电动车的产品布局。
从产品端来看,过去北京现代主打“性价比”牌,这使其曾快速收割市场。但随着自主品牌崛起、车市竞争加剧,北京现代市场份额有所下滑,同时性价比的标签对品牌力造成了影响,难以向上。从去年开始,北京现代调整了产品结构,停产亏损车型,将主要精力、资源倾注在伊兰特、途胜L、ix35和库斯途4款具有品牌竞争力的车型上。同时,在渠道端也对经销商网络进行了精简。
“将进行架构调整,2022年在重点维持渠道稳定的同时,将经销商数量精简至560家以内。同时补充渠道短板,持续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并启动名图纯电动线上代理销售模式。”北京现代方面今日表示。
此外,60亿元的增资也将部分用于北京现代的电动化转型,加大新能源产品发展,实现48V轻混和全混在C级车型和SUV车型全面适用。迎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保持全系20%的产品为纯电车型的布局,2023~2024年计划在中国投放两款专属EV车型。北京现代还将加大出口外销力度,未来形成10万辆出口规模。
- ·比亚迪逆势涨价!多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上调2000-6000元
- ·招银国际:重申京东方精电买入评级 目标价26.01港元
- ·【新浪教育】尼莫亲子学校宋丽霞:以爱为初心,以家庭为原点
- ·事关4亿车主!定价规则调整,你的车险保费要降了?
-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坚定不移推进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 ·调查:逾九成日本成年人感受到物价上涨压力
- ·“以大为美”风格再起!上证50跑赢各大指数 权重股成资金宠儿 这些行业被重点配置
- ·【积医科普】儿童股骨头坏死常见的3种类型
- ·解析“最壕世界杯”:转型中的卡塔尔,那些欲实现的雄心
- ·贵州仁怀:酒企瞄准消费旺季加速生产
- ·美国“停飞令”取消,拜登下令:全面调查!美股各大航空公司股价转涨
- ·外交部:中国入境政策进一步优化,对区域经济和全球贸易利好非常明显
- ·硅谷裁员后捷豹路虎狂招800人,传统汽车公司拉开智能化竞赛
- ·通胀降温带来好消息!美联储博斯蒂克放鸽:加息步伐或将放缓
- ·1月13日复盘:“妖股”跌停潮透露什么信号 白酒行业获主力增持
- ·推预制菜抢优质商品货源 零售企业花式争夺春节消费市场
- ·国常会: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 ·“提前还贷潮”再起 银行提高还款门槛:收违约金、限制办理名额
- ·民企外贸进出口表现如何?海关总署:进出口值达21.4万亿元,年度占比首次超过50%
- ·展现新担当!碧水源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沿黄典型工业园区废水低碳近零排放技术与示范”项目
- ·3M公司计划通过大幅裁员应对经济放缓
- ·数字社区打造数字生活“新入口”
- ·中金:维持绿城管理控股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7.5港元
- ·国家税务总局:2022年累计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879亿元
- ·批量签约!金融支持稳地产,国有大行与优质房企拉起“友谊的小手”
- ·分析|去年民企外贸占比提升,今年出口走势或呈现“前弱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