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淡!募资规模缩水近九成,破发也频现,港股怎么了?IPO企业与投行遇大考
受疫情冲击、惨淡俄乌冲突、募资美联储缩表预期等影响,规模股港股市场今年以来持续震荡下行,缩水部分互联网企业、近成科技企业、也频遇生物医药企业的现港股价大幅下挫,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企业风险偏好下降。投行新股频现破发,惨淡今年一季度新股破发率高达6成,募资部分去年上市的规模股次新股如今也已跌破发行价。
打新吸引力不再,缩水IPO融资活动也骤降。近成今年一季度募资额相比去年同期减少近9成。也频遇有投行人士表示,市场低迷和估值下行令部分IPO企业调整上市时间表。融资活跃度的降温对投行收入也带来冲击。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港股二级市场没有较大改观,预计今年港股IPO上市家数和融资规模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也应看到的是港股IPO亦有亮点。今年年初港股正式推行SPAC上市制度,各路资本踊跃参与,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SPAC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有IPO企业调整项目时间表
Wind数据显示,港交所一季度IPO数量跌出全球五强,仅有16家企业成功上市,较去年同期的32家减半。
IPO募资规模出现“断崖式”下跌,一季度只有146.43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66.07亿港元锐减89.28%。
谈及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表现,中信里昂证券董事总经理、全球股票资本市场及承销部主管李航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实际上从去年年底以来,留意到IPO发行或承受一定压力,机构投资者参与IPO路演的积极性不高。
这与香港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有关。Wind显示,恒生指数今年以来跌8.03%,恒生科技指数跌逾20%。其中技术行业今年以来下跌32.63%,媒体娱乐、汽车、商业、医疗、制药、零售等行业均跌出20%以上。
市场表现不振,IPO打新没有赚钱效应。去年至今(截至4月13日)有49家企业在上市首日破发,占比超过40%。而到目前为止,去年至今新上市的企业中,股价跌破发行价的已有89家。
其中,“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以及“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两大行业的上市企业较多,占比3成。两个行业是目前港股市场中破发重灾区。
香港一名私募人士谈到,目前打新没有太大吸引力,他反问“如果二级市场同类上市公司的价格还好于IPO,那我为什么还要打新?”
国际股票资本市场部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香港资本市场环境可能对发行人的估值会有影响,会需要以比较低的估值来进行发行。确实有些企业会观望市场的变化来调整项目时间表。
“但我们没有听到有上市公司要调整或者取消赴港上市的计划,也没有听说企业会转到其他市场进行上市的计划。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而且只是一个短期的情况,中长线来说我们对香港资本市场充满信心。”该人士补充表示。
他谈到,从目前路演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还是活跃于发掘好项目好企业,只是他们变得更加谨慎,对项目估值的话语权也有所提高。对投资者来说,市场比较低迷的周期反而是他们能够用较低的价格拿到好项目的大好时机。
投行收入受到冲击
IPO市场的冷清对境外投行收入带来不小的影响,相关承销商参与的项目减少,承销规模出现缩水。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券商只要承销超过4亿港元就能进入承销商排行榜前十。
具体来看,继续独占鳌头,一季度IPO总承销金额31.84亿港元。巴黎证券排名第二,承销金额为20.88亿港元。中信里昂以19.19亿港元排在第三,摩根士丹利以12.41亿港元排名第四。华兴证券、招银国际、花旗、瑞银的承销规模均超过5亿港元。
尤其是目前,陆续有中概股企业在港股二次上市时选择“介绍上市”方式回归,也就是说只是回来取得上市地位,但不融资。“当企业融资需求不太旺盛的时候,对投行收入会有较大的影响。”李航谈到。
据了解,蔚来就是采用介绍上市的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及资金募集。壹账通金融也将以介绍上市的形式进行双重上市。
不过,对于头部中资券商而言,香港IPO市场的惨淡带来的影响有限。李航解释,中信里昂是100%控股公司,采用一体化管理,即投行在输出融资服务时,会向企业提供一揽子的方案,根据企业的条件和需求来选择上市地,既可以在A股市场,也能到香港市场,甚至欧洲市场。
实际上,不只是IPO降温,今年港股一季度股权融资规模整体下滑。Wind数据统计显示,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金额为883亿港元,较2021年一季度的2637亿港元大幅减少66.53%。
国泰君安国际股票资本市场部相关人士表示,在疫情和市场变化的过程当中,预计有部分企业的态度可能会转向观望为主,有部分企业会考虑配股或者发债,同时间市场上也多了收购兼并的机会,有些企业也会考虑进行收购兼并来支持他们的发展。
在他看来,市场上有观点预计2022年5月份资本市场可能会迎来拐点及变化,现在来评估增长有点言之过早。“当然为了应对市场和疫情变化,各投行都会灵活变通,分析及提高其他和机构相关业务的收入机会。”
未来两年仍是中概股回港高峰
近期,知乎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4月11日至14日招股,预期下旬登陆港交所。在经历中概股阵痛后,知乎股价较发行价跌去近八成。
近年来,中概股的股价表现、回归港股、跨境监管合作等一直是热议话题。未来中概股何去何从,后续资本运作应如何推进,备受市场关注。
国泰君安国际股票资本市场部相关人士指出,中概股后续的资本运作方案还是要根据每家公司自身的情况来制定,港交所在去年进一步降低了二次上市门槛。那些符合二次上市条件的,本身美国流通市值较大,私有化有难度的,二次上市比一般IPO快,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迅速的给企业搭建另一个融资平台;对于不符合二次上市条件的,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私有化,然后择机在港股或者A股上市也是一条出路。
“之前已经有非常多的中概股在港股二次上市了,在港股的二次上市对这些企业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相信未来两年仍然会是中概股二次上市的一个高峰期。”
他谈到,每家中概股企业自身情况不同,多少都会有些困难,但这条路已经打通了,大家选择好自己的方向,早做准备即可。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王汉锋此前分析指出,对中资企业来说,发行人选择上市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上市条件、监管政策、投资人资金属性、企业聚集效应、首发市场发行定价、二级市场表现、持续性监管等。在他看来,比如上市条件方面,A股财务门槛整体高于港股和美股,且创业板和科创板对部分行业有要求和限制。
- ·“未来车”驶上“法治道”,上海立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
- ·外媒:游不丹,每天要交200美元“可持续发展费”
- ·十年完成交通投资1.12万亿元 综合立体交通引领“强富美高”新江苏
- ·“减税恐慌”重创英镑!狂泻4.5%至纪录低点
- ·快讯:指数早间震荡走低创指跌0.5% 教育板块直线拉升
- ·碳汇计量评估师职业成新风口 专家建议出台细分领域计量标准
- ·安信证券:设备国产化关键环节 半导体零部件蓝海起航
- ·“玫瑰革命”,美国干涉欧亚政局的典型“路数”
- ·生物医药迎头赶上 用“新”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 ·收金1054亿!上海第三轮集中土拍收官
- ·银行高管任职资格审批范围缩减
- ·快讯:指数持续走强创指涨超2% 赛道股再度活跃
- ·首创证券去年投资收益占营收近半 3年2换帅年内两被罚
- ·韩国检方:国际刑警组织已对稳定币Terra创始人权道亨发出红色通缉令
- ·致李想、余承东们: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浮夸
- ·重大资产出售过户近一年 新开源遭交易对手索赔1800万美元
- ·微软终止对初代Surface Go LTE版的官方支持,不再提供固件更新
- ·欣旺达一周砸213亿布局动力电池 大幅扩产装机量挺进国内前五
- ·周末要闻:看跌期权卖爆了!美股熊市气息渐浓 辉瑞公司CEO又阳了 已打四针疫苗 新能源内卷?特斯拉变相降价
- ·预算困境致英镑创37年新低恐难抬头 日本当局干预日元效果有限
- ·方大特钢:钢铁工人变废为宝 自造上百件“钢铁侠”
- ·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适度超前推进重大工程建设
- ·上市公司加速破除“信息孤岛” 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应运而生
- ·长跑心态成就期货业——专访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
- ·近30万股民“无眠”?刚刚,股价真崩了!更有突发大风暴
- ·光大期货【纯碱】:基本面博弈持续 宏观影响或有所扩大
- ·NASA韦伯望远镜发现已知最早星系: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3.5亿年
- ·顺丰控股年内两抛回购计划耗资40亿 加码员工激励前 8月营收完成目标65%
- ·米哈游《原神》IP营销动作频频,上线两周年后“钱”景几何
- ·直奔越南铺渠道 出海“抢单”成外贸人下半年重头戏
-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证券业引导数字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 ·国庆前一周“本地游”搜索量环比暴涨440% 字节跳动PICO4开售丨明日主题前瞻
- ·战机视角看北溪管道泄漏现场:天然气不停喷涌 大片海域泛白
- ·“浙里惠民保”实现省域全覆盖
- ·经济学家巴曙松:新市民的融入过程能够反哺和推动金融业发展
- ·诺德基金郝旭东:调整因热点过度透支,优质资产牛市并没结束